当前位置:首页>>中心日常工作>>中心动态 双击自动滚屏


中心武隆旅游国际化协同创新研究院揭牌仪式暨山地文明互鉴与武隆旅游国际化高端研讨会举行

2023/5/24 23:10:48      阅读391次
 

2023年4月28日,由四川大学中华多民族文化凝聚与全球传播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与重庆武隆区人民政府共同创建的重庆武隆旅游国际化协同创新研究院揭牌成立仪式暨山地文明互鉴与武隆旅游国际化高端研讨会于重庆市武隆区世界遗产地管理委员会顺利举行。会议旨在深入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落实《重庆市人民政府-四川大学战略合作协议书》建设目标,以成渝双城经济圈文化资源发掘、文旅产业发展和武隆旅游国际化试点工作的现实需求为牵引,推动人才、科研、服务“三位一体”的校地协同创新。

教育部“2011”计划(以下省略)-中华多民族文化凝聚与全球传播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以下简称中心)主任兼学术委员会主席、四川大学杰出教授、欧洲科学与艺术院院士、重庆武隆旅游国际化协同创新研究院院长曹顺庆教授,四川大学社科处处长、中心副理事长傅其林教授,原成都市副市长、西南交通大学教授、中心特聘教授傅勇林,原西南民族大学校长、中心副主任、民族文学与世界文学研究分中心主任兼学术委员会主席曾明教授,成都大学副校长、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文明互鉴与“一带一路”研究分中心主任兼学术委员会主席杨玉华教授,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特聘专家蒋晓丽教授,中心理事会理事、学术委员会委员、特聘专家、民族文学与世界文学研究分中心执行主任罗庆春教授,中心常务副秘书长、重庆武隆旅游国际化协同创新研究院执行院长李菲教授,四川大学符号学-传媒学研究所副所长、广告学与符号学教研室主任饶广祥教授,中心科研秘书高小珺博士,以及重庆市武隆区人大常委会主任杨国权、重庆市武隆区委常委、统战部部长刘芳敏、重庆市武隆区政府副区长刘印、重庆市武隆区政协副主席刘壮、重庆市武隆区教委主任朱晓琴、重庆市武隆区文化旅游委主任蔡斌、重庆市武隆区旅游产业(集团)公司董事长张德兵等出席了本次会议。

与会专家合影

重庆市武隆区委常委、统战部部长刘芳敏介绍活动背景并主持揭牌仪式。四川大学社科处处长、中心副理事长傅其林教授致辞。他表示,近年来,四川大学文科进步快、发展势头好,为建设具有中国气派的新文科、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增强中华民族文化自信贡献着川大力量。重庆市武隆区的加入将为川大和中心带来新的发展机遇,未来四川大学协同创新中心-重庆武隆旅游国际化协同创新研究院将在各协同单位的大力支持下,充分发挥重庆市武隆区的文旅资源优势,打造武隆文化和旅游发展新增长极,促进武隆旅游国际化、标准化发展,在文明互鉴中彰显武隆特色,在中华文化全球传播中发出武隆声音。

中心主任兼学术委员会主席、四川大学杰出教授、欧洲科学与艺术院院士、四川大学协同创新中心-重庆武隆旅游国际化协同创新研究院院长曹顺庆教授与重庆市武隆区副区长刘印揭牌。

高端研讨会现场

随后,山地文明互鉴与武隆旅游国际化高端研讨会由中心常务副秘书长、研究院执行院长李菲教授主持。

中心主任兼学术委员会主席、四川大学杰出教授、欧洲科学与艺术院院士、四川大学协同创新中心-重庆武隆旅游国际化协同创新研究院院长曹顺庆教授做主旨发言。曹顺庆教授从文明互鉴的宏观角度出发,指出长期以来文明话语的界定及文明史的书写都掌握在西方学者手中,导致当下包括中国在内的各国文明史的书写出现严重的西方中心倾向,对东方文明尤其是中国文明的书写存在着史实不足、曲解、盲目跟风、亦步亦趋等问题。对此,中国学者需要“重写文明史,重塑文明观”,与全世界学者共同携手,建构自己的文明观,从根本上改变“失语”的现状,推动自身学术话语的建设。

原成都市副市长、西南交通大学教授、中心特聘专家傅勇林教授以“理念变革、业态创新与文旅产业发展”为主题,指出当前重庆市武隆区的发展要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为基准,作为战略需求,将满足国内需求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围绕包括重庆和成都在内的川渝核心经济群形成新的战略支点,为整个中国的回旋余地和市场韧性做出贡献,完善产业链之间的结构性功能,加快现代化体系建设。

曹顺庆教授主旨发言                                   傅勇林教授主旨发言

原西南民族大学校长、中心副主任、民族文学与世界文学研究分中心主任兼学术委员会主席曾明教授围绕旅游国际化与山地文明互鉴进行发言。曾明教授以刘禹锡的《竹枝词》 “山上层层桃李花,云间烟火是人家”为引,以古北水镇景区规划、都江堰产业新模式、成都诗歌音乐节的各类创新为例,对武隆迎来航空时代、高铁时代,迎来旅游发展的窗口期进行简要介绍与展望。他强调把握新发展理念的内涵,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打造武隆旅游的品牌化;理解文明互鉴的内涵,在凝聚人类价值共识中推进武隆旅游的国际化;增强文化自信的自觉,在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中塑造武隆旅游中国化的重要性。

中心学术委员会特聘专家蒋晓丽教授则指出,当前的国际传播处在一个“变局与新局”相互交错的时代,科技创新带来的社会变动总体呈现数字化、智能化的混合特质,继而引领了“数智时代”的信息传播革命。主流媒体在“变局与新局”交错的数智时代将深度融合思路嵌入国际传播实践,沿着新技术融合、新议题融汇、新文化融通三重进路实现递进、叠加式跃升。当前,我们需要运用数智技术对主流媒体国际传播实践的操作理念、基础设施及组织架构进行智能、智慧、智力的“生态化”改造。同时,从人类现实共同关切点出发,将互动与对话融汇到国际成员间利益攸关的重大议题里,将立场与价值观渗透到日常生活喜闻乐见的表述和呈现中。在尊重各国、各文明对人类发展贡献的基础上,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并将其融入跨文化交流与传播实践,为数智时代文明新形态的建构发挥重要而独特的作用。

曾明教授主旨发言                                   蒋晓丽教授主旨发言

重庆市武隆区政协副主席刘壮从“山地文明”这一主题出发,追溯了拉丁美洲墨西哥山地里诞生的“大传统”与“小传统”概念,并从山地文明视角对武隆文化进行了界定:山地文明在华夏文明的大体系中可与黄土文明、沙漠文明等并驾齐驱,而武隆位于重庆市区东南,地处云贵高原武陵山脉与大娄山脉褶皱交错处,巴文化、蜀文化、黔中文化等多元民族文化于此处交融,形成了著名的“武陵民族走廊”。世界范围内存在许多与之相对应的文化载体,应从山地文明互鉴的角度出发,汲取相关经验,努力形成具有武隆特色的旅游文化。

接下来,与会专家围绕会议题进行发言和讨论。成都大学副校长、中心学术委员、文明互鉴与“一带一路”研究分中心主任兼学术委员会主席杨玉华教授认为武隆已有良好的文化旅游基础,并就武隆作为旅游国际化试点地区,如何精益求精、做大做强提出四点建议:一、摸清资源的家底,系统挖掘武隆的自然文化、地域文化、民族文化、茶文化、孔道文化等文化底蕴;二、提炼遗迹特色;三、做好宣传口号、政策体系等方面的顶层设计工作;四、抓好典型示范。

刘壮副主席主旨发言                                   杨玉华教授发言

四川大学社科处处长、中心副理事长傅其林教授指出,今后需要以世界一流标准来提升武隆文旅的品质与文化影响力,促进武隆文旅的国际化、高质量发展。他认为,交通的便捷是武隆文旅品质的重点战略考量,因此需要从多个渠道打通武隆交通网络,推进武隆国际化航班建设和免签政策落实。此外,武隆文旅还需进一步与国际接轨,依托山地文明互鉴,打造可长期开展的跨学科、跨行业、跨领域的国际高端论坛。

西南民族大学民族文学与世界文学研究分中心执行主任、西南民族大学民族语言文学研究院院长罗庆春教授指出,在党的二十大提出的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以及世界经济、科技文明全球化进程加速的大背景下,中国现代山地文明发展和全世界范围内的山地文明互鉴都迎来了历史性的发展契机。他认为,武隆应当把握历史机遇,深入挖掘民族文化、地域文化遗产,并结合联合国国际母语日、联合国非遗保护国际论坛、世界山地文明艺术节、世界遗产国际诗会等世界性会议、赛事的举办,将武隆打造成为国际化旅游胜地,实现武隆文旅的跨越式发展。

傅其林教授发言                                   罗庆春教授发言

四川大学符号学-传媒学研究所副所长、广告学与符号学教研室主任饶广祥教授结合日本镰仓依托东京影响力成为国际知名旅游城市的成功案例,从符号资源的互动与平台品牌的联合共享角度指出,武隆文旅发展需要与川渝的符号资源、品牌资源相联合,依托网红城市重庆、成都的影响力,实现武隆和重庆、成都符号资源的整合开发、互动共享。

武隆区代表与中心专家展开进一步交流讨论,表示希望双方能够共同构建好、利用好校地平台,实现校地资源的互补、互鉴,充分挖掘武隆的自然遗产和历史文化资源,向世界展示武隆独特的山地文明,推进武隆旅游国际化和山地文明互鉴,向世界讲好武隆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希望今后能够依托校地平台,通过大师引领和人才支持,加强武隆资源发掘和山地文明研究,落实系列战略措施,加快武隆文旅成果转化。

重庆市武隆区人大常委会主任杨国权指出,研究院的成立对推动武隆区文化旅游提质增效、加快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具有重大意义。希望研究院今后能够充分发挥武隆区域的文旅资源优势,深化校地共建的常态化合作机制,进一步促进校地人才交流互动,同时依托中心在文化、旅游、文创和传播领域的学科优势,通过文旅深度融合、非遗加旅游等方式,推动武隆文旅发展再上新台阶。

饶广祥教授发言                                   杨国权主任发言

重庆市武隆区文化旅游委主任蔡斌指出,武隆在多年的发展中积累了许多经验和优势,拥有独特的山地文明,富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未来武隆将在专家们的指导和支持下,充分发挥平台优势,进一步挖掘武隆文化,讲好武隆故事、传播中国声音。

 




中国多民族文化凝聚与国家认同协同创新中心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网站内容 [管理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