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中心日常工作>>中心简报 双击自动滚屏


简报第20期:中心理事会预备会议纪要

2014/11/7 8:58:46      阅读5221次
 

中华多民族文化遗产与文化凝聚协同创新中心

理事会预备会议纪要

时间20131125日上午0900-1100

地点:四川大学行政楼401会议室

出席人员(音序):阿拉坦宝力格教授(内蒙古大学民族学院副院长)、蔡华教授(北京大学人类学与民俗学研究中心主任)、曹顺庆教授(四川大学文新学院院长)、曾明教授(西南民族大学校长)、丁宏教授(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社会学学院院长)、龚鹏程教授(北京大学文化资源研究中心主任)、李正元教授(西北民族大学副校长)、牟延林(重庆市教委副主任)、纳日碧力戈教授(复旦大学社会学科学高等研究院副院长)、彭兆荣教授(厦门大学人类学研究所所长)、齐木德道尔吉教授(内蒙古大学副校长)、谭宏教授(重庆文理学院副校长)、汤晓青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研究院民族文学研究所副所长)、徐新建教授(四川大学文学与人类学研究所所长)、姚乐野教授(四川大学社科处处长)、尹富教授(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四川大学俗文化研究所所长助理)、钟进文教授(中央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院长)、钟志奇(重庆文理学院书记)、

列席人员(音序):达胡百乙拉(内蒙古大学)、段小强(西北民族大学)、李菲(四川大学)、刘大先(中社科院民族文学研究所)、刘壮(重庆文理学院)、罗庆春(西南民族大学)、王志军(西北民族大学)、薛静梅(普洱学院)、曾玉洁(四川大学)

会务组:李国太、邱硕、田级会、史芸芸、赵靓、向虹瑾、沙马小平

会议主持:曹顺庆院长

议题:中华多民族文化遗产与文化凝聚协同创新中心理事会成立事宜

 

20131125日上午,四川大学“2011计划”培育项目——中华多民族文化遗产与文化凝聚协同创新中心理事会预备会议在四川大学行政楼401会议室召开。四川大学社科处姚乐野处长代表四川大学校领导出席本次会议,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曹顺庆、徐新建教授,以及中心预备协同单位的相关领导、学者参与了会议,并就理事会名单、协同单位、签约授牌仪式、中心机制与计划和经费等问题进行了协商与讨论。

一、姚乐野处长通报我校2011协同创新中心建设情况

姚乐野处长首先代表四川大学校领导对本中心的筹备工作表示大力支持,并对前来参会的各预备协同单位领导和学者表达了热烈的欢迎。

随后,姚处长就四川大学牵头参加的2011协同创新中心和我校参与协同的2011文化传承类的一些情况进行了汇报。四川大学去年牵头申报了工科和医学的2011协同中心共两个,并参与南京大学牵头的“南海问题研究协同创新中心”。此外,从去年五、六月起,四川大学还牵头成立了一个“中国边西部疆安全与发展协同创新中心”,协同云南大学、新疆大学、西藏大学、国家民委民众问题研究中心、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民族发展研究所等相关高校与单位,成为我校牵头的第一个文化传承类协同中心。

姚处长随后向与会代表介绍了已经出台的“四川大学2011协同创新中心培育建设的若干意见”,以及已经成立的四川大学2011协同中心管理委员会。姚处长表示,本中心作为我校牵头创建的第二个文化传承类协同创新中心,我校将在政策支持、资金配套、机构创建与人才培养方面积极支持,我校有信心做好本中心的创建工作。

二、曹顺庆教授代中心主任项楚教授致辞

   (一)曹教授代表中心主任项楚教授致欢迎辞。

   (二)曹教授介绍了本中心命名为“中华多民族文化遗产与文化凝聚协同创新中心”的重大意义和创建宗旨

 (三)曹教授介绍本中心创新性的多元交叉学科构成;

(四)曹教授绍了本中心预备协同单位的情况单位组成:以四川大学为牵头单位,协同北京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内蒙古大学、西北民族大学、南京大学、厦门大学、中山大学、西南民族大学等国内外相关单位,依托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四川大学中国俗文化研究所和国家985创新平台,四川大学文化遗产与文化互动基地,组织成立的以适应国家当前重大需要为导向,从事中华族文化遗产研究的协同创新团队。

三、徐新建教授汇报中心筹备工作

授受本协同中心领导小组的委托,就中心筹备各项工作进行了汇报。

(一)本中心创立的意义

1.创新性。第一次将中华多民族、文化遗产与文化认同三个领域整合起来;突破少数民族与汉民族的二元结构,以五十六个多民族为平台;在全球的多样性和现代的民族国家体系当中把中华多民族文化纳入全球化进程,参与全球的文化互动文化对话、文化交流,争夺在世界舞台上的文化话语权。

2.重大性。文化软实力已成为各个国家的共识;文化遗产急于转换成文化软实力。

3.紧迫性。徐新建教授认为作为内部性的紧迫性是文化遗产与文化凝聚,我们要扭转被动、消极的状态,投入积极地投入文化凝聚与建立文化认同来稳固民心、稳定社会;作为外部的紧迫性则是在国家舞台上存在着激烈的文化竞争,需要我们要积极参与维护我国的文化权益的实践中去。最后,文化遗产面临着严重的被商品化、被项目化,急需给予合理地拯救与保护。

(二)本中心的优势基础

1.领先的专家群体

2.既有的成果积累

(三)本中心的创建工作

1.经过四川大学校委会论证通过中心成立

2.进行协同单位筛选与商议

3.与各协同单位完成了意向性签约

(四)协同中心的建设目标

在国家2011这个新的机遇当中,在各个校级和科研机构的合作协同下,争取把这个中心培育成国内一流、国际领先,能够完成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促进中华多民族文化凝聚的远大目标

四、会议就协同单位相关问题进行了协商

(一)中国社科院民族文学研究所以所的名义参与协同。

(二)复旦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分别以社会学科学高等研究院和民族学社会学学院两极单位参与协同。

(三)北京大学暂未确定是以校级还是以院、所级参与。

(四)内蒙古大学、西南民族大学、西北民族大学以校级名义参与协同。

(五)厦门大学有参与协同意向。

会议确定了目前的协同单位名单,并决定下一次中心理事会召开期间可对现有理事会人员结构进行微调。

五、会议审议通过理事会成员名单

(一)中心理事长人选待定。

(二)北京大学方面出任副理事长人选暂未确定。

(三)审议通过理事会副理事长、理事名单(见附件)。

(四)姚乐野处长代表四川大学校领导与中心副理事长曹顺庆教授一道为理事会成员颁发聘书。

六、关于协同单位合作协议签约与举行授牌仪式的相关问题

(一)经商议决定本次协同创新中心成立大会期间暂不向各协同单位授牌,中心副理事长曹顺庆教授提出了稍后进行集中授牌的意见。具体可能以两种方式进行:

1.中心牵头大学四川大学集中举行一次签约授牌仪式;

2.由中心主任、理事长、副理事长牵头,分别到各个协同单位举行签约授牌仪式。

(二)中央民族大学丁宏教授建议可以一次学术研讨会为依托进行授牌仪式。

(三)中央民族大学钟进文教授提出,中央民大与北京大学都有两家下属单位参与本中心。鉴于此种情况,授牌是授给该高校,还是授给其中一个下属单位,或者两个下属单位同时授牌,应做进一步深入讨论。

七、中心协同机制与工作计划

(一)北京大学龚鹏程教授希望筹办“文化身份与文化研究”课题,建议将文化遗产与现代中国的文化建设结合起来进行研究。

(二)北京大学蔡华教授认为,中心要突出多民族的“多”字,不光要关注汉族的文化遗存,更要从“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结构的立足点出发,强调汉族人扎扎实实地到少数民族地区中去做田野工作,研究他们的文化遗产。

(三)重庆市教委副主任牟延林认为中心的创立宗旨首先有政治性,同时有学术性。做遗产研究和文化研究,其实从根本上讲就是做民族问题研究。

(四)西南民族大学曾明教授发言认为西南民大正是以“民族”为特色,将以全校的力量全力配合牵头单位进行协同创新合作。

(五)西北民族大学李正元教授发言强调了三点意见:第一,西北民大将协同好各单位来开张各方面的工作,第二,该校将围绕本中心的协同工作整合其现有学科资源,第三,该校在经费方面会有一定的配套支持。

(六)中国社科院民族文学研究所汤晓青研究员认为,参与协同创新中心更多地是学术上的合作,并建议四川大学在本中心的各项工作上给予更大力度的支持。

(七)内蒙古大学副校长齐木德道尔吉教授认为,应考虑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问题作为下一步的重要研究计划之一。

(八)复旦大学纳日碧力戈教授提出中心应以“多族共生,重叠共识”为导向来开展研究。

(九)重庆文理学院谭宏副校长认为,2011是国家工程,提醒中心秘书处尽快提出近期的人才建设、学科培养、科学研究、团队建设、服务社会基本的框架。国家2011计划强调得更多的是机制、体质创新,是高校、科研机构如何为国家、社会服务,因此,要改变高校原有的封闭在象牙塔中做学问的方式,应尽快融入社会,为国家的文化资源开发、国家安定团结、国家文化安全等当前国家急需的紧迫重大议题做出贡献,充分发挥“国家智囊”的作用。

(十)厦门大学彭兆荣教授提出中心应该做到四个“预”:预示、预期、预警和预先。

八、协商经费问题

(一)四川大学社科处姚乐野处长代表四川大学明确表示学校将为中心拨款四百万作为培育经费。其中两百万用于中心运行机制的建设,两百万用于科研项目的启动经费。

(二)理事会再次明确了国家2011计划文件精神,决心协同共建,努力早日申报通过教育部认证,预计通过认证后,每年中心可获得三千万经费。

 

2011计划-中华多民族文化遗产与文化凝聚协同创新中心

20131125

 


[相关信息]
  简报第64期:牵头单位四川大学召开领导专题会议部署2011中心工作(2015/3/17 12:06:56)[4936]
  简报第43期:中心挂牌仪式在重庆文理学院举行(2014/11/8 17:02:57)[5038]
  简报第39期:“中国多民族文学研究中心”平台共建会议召开(2014/11/8 12:21:28)[4962]
  简报第23期:中心学术委员会会议纪要(2014/11/7 9:14:49)[4956]
  简报第22期:中心成立大会会议纪要(2014/11/7 9:09:49)[5340]
  简报第21期:中心成立大会会议简讯(2014/11/7 9:02:48)[4816]
  中心协作联络工作计划(2014/11/6 17:02:54)[7680]
  中华多民族文化遗产与文化凝聚协同创新中心简介(2014/11/6 16:56:44)[8858]
  简报第17期:中心第七次筹备会议纪要(2014/11/6 10:00:10)[4929]
  简报第16期:曹顺庆院长在协同创新中心第六次筹备工作会议上的重要指示(2014/11/5 15:12:42)[4781]
[更多... ]



中国多民族文化凝聚与国家认同协同创新中心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网站内容 [管理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