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中心日常工作>>中心简报 双击自动滚屏


简报第22期:中心成立大会会议纪要

2014/11/7 9:09:49      阅读5356次
 

中华多民族文化遗产与文化凝聚协同创新中心

成立大会会议纪要


图:2013年11月25日,协同创新中心在四川大学成立

时间20131125日下午1430-1600

地点:四川大学行政楼401会议室

出席人员(音序):阿拉坦宝力格教授(内蒙古大学民族学院副院长)、蔡华教授(北京大学人类学与民俗学研究中心主任)、曹顺庆教授(四川大学文新学院院长)、曾明教授(西南民族大学副校长)、丁宏教授(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社会学学院院长)、段玉明教授(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冯宪光教授(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汉语言文学研究所所长)、傅勇林教授(成都市副市长)、龚鹏程教授(北京大学文化资源研究中心主任)、李蓉军教授(四川大学校长助理)、李裴教授(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李正元教授(西北民族大学副校长)、罗中枢教授(四川大学党委常务副书记)、牟延林(重庆市教委副主任)、纳日碧力戈教授(复旦大学社会学科学高等研究院副院长)、潘殊闲教授(西华大学人文学院副院长)、彭兆荣教授(厦门大学人类学研究所所长)、齐木德道尔吉教授(内蒙古大学副校长)、谭宏教授(重庆文理学院副校长)、汤晓青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研究院民族文学研究所副所长)、项楚教授(四川大学俗文化研究所所长)、徐新建教授(四川大学文学与人类学研究所所长)、姚乐野教授(四川大学社科处处长)、杨煦生教授(北京大学高等人文研究院世界宗教与普世伦理中心主任)、尹富教授(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四川大学俗文化研究所所长助理)、雍敦全教授(四川音乐学院科研处处长)、赵毅衡教授(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符号与传媒研究所所长)、钟进文教授(中央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院长)、钟志奇(重庆文理学院书记)。

列席人员(音序):达胡百乙拉(内蒙古大学)、段小强(西北民族大学)、李菲(四川大学)、刘大先(中社科院民族文学研究所)、刘壮(重庆文理学院)、罗庆春(西南民族大学)、王志军(西北民族大学)、薛静梅(普洱学院)、曾玉洁(四川大学)

会务组:李国太、邱硕、田级会、史芸芸、赵靓、向虹瑾、沙马小平

会议主持:项楚教授

议题:中华多民族文化遗产与文化凝聚协同创新中心成立

 

20131125日下午14:30,四川大学“2011计划”培育项目——中华多民族文化遗产与文化凝聚协同创新中心成立大会在四川大学行政楼401会议室召开。四川大学党委常务副书记罗中枢教授代表四川大学校领导,成都市副市长傅勇林教授代表成都市政府出席了本次会议,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曹顺庆、徐新建教授,以及中心预备协同单位的相关领导、学者参与了会议。会议由协同创新中心首席专家、四川大学俗文化研究所所长项楚教授主持。

一、四川大学党委常务副书记罗中枢教授致辞

罗中枢副书记首先代表四川大学党委和行政对各位专家和领导的莅临表示了热烈的欢迎,对大家长期以来对四川大学,特别是对川大人文学科的关心和支持,表示了衷心的感谢。

随后,罗书记简单介绍了四川大学2011协同创新中心的情况,指出中华多民族文化遗产与文化凝聚创新中心是学校目前重点培育的两大人文社科中心之一。罗书记指出,文化是国家的软实力,繁荣的中华文化由56个民族共同创造,是两岸四地乃至全球华人共同的根和脉。因此学校认为,这个中心的意义非常重大,而且今后在学科、学术、乃至政治上都有重大的拓展空间。所以学校决定要大力、长期支持这个中心的建设和发展。此外,中心由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的几位著名教授提出,还协同了一批国内相关的顶尖高校、研究单位和实务部门来共同建设,有扎实的基础与光明的前景。

接着,罗书记就中心的实际操作层面给出了指导和建议。他高屋建瓴地指出,国家提出2011计划的目标是要突破现在高等学校和科学研究中的一些障碍和弊端,通过创造一套好的机制,营造一个好的环境,聚集一批好的人,来围绕国家的重大急需问题,干出好的成绩。罗书记还提醒,目前中心仍处在培育期,以后还有很多事情要做,包括各平台的顶层设计,人才的汇聚,创新要素的聚集,内部管理机制的设计和推进,主攻方向的确定等等。随后,就中心的名称,罗书记建议,要进一步增强主题和名称的震撼力,以更突破和聚焦的方式把“中华文化凝聚力”这个问题提出来。

最后,罗书记号召各高校和兄弟单位今后同心协力地支持和建设中华多民族文化遗产与文化凝聚协同创新中心。这个中心不仅属于四川大学,也属于各协同单位,参与单位,更属于中华民族。罗书记满怀信心地提出,要让这个中心为我们国家的富强,为中华民族的复兴,乃至为世界文明的繁荣和发展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二、常务副理事长曹顺庆教授介绍中心建设情况

曹顺庆教授首先介绍了成立大会当天的议程,包括理事预备会、成立大会和学术委员会。接着,曹教授指出,2011计划是以人才、学科、科研三位一体,创新力提升为核心任务,通过建构面相学科前沿、文化传承创新、行业产业及区域发展重大需求的四类协同创新模式,深化高校机制、体制改革的国家工程。为贯彻落实2011计划精神,四川大学经过近一年的认证和筹备,确立了中华多民族文化遗产与文化凝聚协同创新中心的培育项目。经过多方的协商和论证,已就中心名称、协同单位、队伍组织、问题导向等多个方面达成了初步的意向。

然后,曹教授从四个方面阐释了提出“中华多民族文化遗产与文化凝聚”协同创新中心的意义:首先,要改变很多人以为中华文化就是汉文化的错误观念;其次,海峡两岸四地存在一个文化凝聚的问题;再次,现代人对中华文化遗产的认同和熟悉不够;最后,中华文化的海外传播和接受对中华民族的发展和崛起非常重要。这就涉及到学术研究的问题、政治政策的问题、文化产业的问题、学术交流的问题,关系到中华文化凝聚和国家统一的问题,这都是中国所急需的。

最后,曹教授谈及了一些要继续讨论协商的问题,比如挂牌问题。很多学校领导建议到各协同大学挂牌,在挂牌的同时就可以落实一处的办公场地、人员配备、设备配备、经费配套、协调机制、研究方向、工作安排等方面。同时,曹教授还建议邻近地区的高校和单位可以共同举行挂牌仪式。最后,曹教授希望各协同单位能与川大一起,在经费上、人员上、配置上、机制上尽量做到协调、创新,共同做好这个协同项目。

三、四川大学党委常务副书记罗中枢教授和四川大学校长助理李蓉军教授为中心特聘专家颁发聘书

中心特聘专家有:内蒙古大学阿拉坦宝力格教授,著名作家阿来,四川大学曹顺庆教授,北京大学蔡华教授,西北民大才让教授,四川大学陈廷湘教授,内蒙大学齐木德道尔吉校长,四川大学段玉明教授,中央民大丁宏教授,四川大学冯宪光教授,北京大学龚鹏程教授,新疆喀什师院姑丽娜尔吾甫力教授,西南民大罗庆春教授,复旦大学纳日碧力戈教授,厦门大学彭兆荣教授,中国社科院汤晓青研究员,四川大学徐新建教授,南京大学徐艺乙教授,中央民大杨圣敏教授,北京大学杨煦生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叶舒宪教授,四川大学尹富教授,西南民大曾明教授,四川大学赵毅衡教授,中央民大钟进文教授。四川大学党委常务副书记罗中枢教授和四川大学校长助理李蓉军教授为各位特聘专家一一颁发了聘书。


图:2013年11月25日,协同创新中心在四川大学成立

四、各核心协同单位负责人讲话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人类学教研室主任蔡华教授、北京大学文化资源研究中心主任龚鹏程教授、中国社科院民族文学研究所副所长汤晓青研究员、内蒙古大学副校长齐木德道尔吉教授、西北民族大学副校长李正元教授、西南民族大学副校长曾明教授分别作了发言。各负责人均代表其所在单位,表达了与川大协同合作,共同培育中华多民族文化遗产与文化凝聚协同创新中心的意愿。具体发言内容梳理如下:

(一)北京大学社会学系人类学教研室主任蔡华教授

1.中心的定位是有远见卓识的。

2.现在的核心任务是抓紧时间,开展研究,确定现在可以做什么,以及在什么时间做什么事。

(二)北京大学文化资源研究中心主任龚鹏程教授

1.台湾问题。台湾的台独,或本土化思潮形成的政治上的分离运动的核心就是文化的认识。两岸之间要寻求文化重新的统和,这样未来统一才有可能性。

2.南岛论述。南岛论述是要说明,台湾是整个南岛民族的原乡,扩大到讲整个闽南人和百越人都不是汉族。这个论述影响到了台湾的民族认同。

3. 研究路径。不能只是把大家原来做的项目带到这个中心来做,而应该有一个真正统和创新的力量,有计划、有步骤地来做。或者发展出一个真正能够协同的大的主题,使得一年之内可以看得出成效。

(三)中国社科院民族文学研究所副所长汤晓青研究员

1. 对中心有一个很好的预期。

2. 要做的工作非常艰巨,愿意与大家共同努力。

(四)内蒙古大学副校长齐木德道尔吉教授

1.中心广泛的代表性,代表着中国所有的民族。

2.要有制度保证,这样才能真正协同起来,人员才能真正能流动起来,课题才能真正地变成一个有机结合的大课题,才能高效地完成研究任务。

(五)西北民族大学副校长李正元教授

1. 西北民族大学作为四川大学对口支援的学校,将为协同中心的发展做出贡献。

2.即将开展的工作包括:成立一个学校层面上的2011协同中心办公室;整合学校学科资源,具体支持中心的工作;加快队伍提升,开展有关项目的调研和研究;设立专项资金,保证中心活动顺利开展。

(六)西南民族大学副校长曾明教授

1.文化的重要性。文化是符号、空气和标识。各种日常事项都是文化,都应该深入研究、深入探讨、深刻反思。

2. 为党和国家提建议。2014年要召开民族工作会,建议协同中心能够在会上为党和国家,为全国的民族,提出一点有益的建议。

五、重庆文化遗产研究院牟延林主任发言

牟主任的发言主要涉及以下三点:

一是成立中心的意义,“文化遗产与文化凝聚”的研究是制度传承,是对先人的交代,同时会促使当下人的认同。

二是目前急需的工作,包括章程、规划和方案。

三是把握好“两性”,要论证中心的必要性和我们中心的可行性。

六、成都市副市长傅勇林发言

傅勇林副市长从国家和地区的角度,给出了很多中肯实用的建议。主要包括:

(一)研究立意

建议把“文化遗产”与“文化凝聚”这两个题目,直接纳入到国家的整体战略中来考虑。通过结合三中全会的总目标(即全力深化改革,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使得中心的研究变成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支持,在立意上汇入到整个国家体系和战略目标中去。

(二)团队选择

研究所需的很多资源掌握在民委、宗教局、文化局手里。此外,建议多请体制外和大学外的专家。成都是中国西部最为活跃的文化市场之一,无论在物质资源还是人才资源上都非常丰富,要充分利用,并且尽可能以开放和动态的方式来组成研究团队。

(三)工作内容

1.中国多民族文化遗产清单,包括正面清单和负面清单,参考国土资源部的地理基础信息平台。

2.中国多民族文化遗产分布图,提升我们在大数据时代处理海量信息数据的能力。

3.资源禀赋研究。提炼出中华民族当下和未来急需的文化智慧和政治智慧,以更好地参与全球竞争,赢得更多的战略利益。

(四)联合国资源

1.联合国公约,联合国有关文化遗产的公文应该认真研究,增强与世界对话的能力。

2.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成都的项目,包括都江堰作为世界双遗产、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都江堰论坛、成都被定为美食之都等等,要好好利用这些平台。

(五)权的问题

在增强中华民族在国际文化的话语权外,还应增加规则制定权和资源分配权。

(六)政府态度

蜀地政府会支持协同创新中心的相关工作,包括跟成都市工作的对接,以及提供政策、人才、资源和资金等方面的支持。但是建议把成都市政府和傅勇林副市长个人的名字去掉。

 

2011计划-中华多民族文化遗产与文化凝聚协同创新中心

20131125

 


[相关信息]
  简报第64期:牵头单位四川大学召开领导专题会议部署2011中心工作(2015/3/17 12:06:56)[4943]
  简报第43期:中心挂牌仪式在重庆文理学院举行(2014/11/8 17:02:57)[5049]
  简报第39期:“中国多民族文学研究中心”平台共建会议召开(2014/11/8 12:21:28)[4971]
  简报第23期:中心学术委员会会议纪要(2014/11/7 9:14:49)[4969]
  简报第21期:中心成立大会会议简讯(2014/11/7 9:02:48)[4829]
  简报第20期:中心理事会预备会议纪要(2014/11/7 8:58:46)[5233]
  中心协作联络工作计划(2014/11/6 17:02:54)[7695]
  中华多民族文化遗产与文化凝聚协同创新中心简介(2014/11/6 16:56:44)[8873]
  简报第17期:中心第七次筹备会议纪要(2014/11/6 10:00:10)[4936]
  简报第16期:曹顺庆院长在协同创新中心第六次筹备工作会议上的重要指示(2014/11/5 15:12:42)[4790]
[更多... ]



中国多民族文化凝聚与国家认同协同创新中心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网站内容 [管理入口]